【发稿时间 :2012-03-12 14:37 阅读次数:】
2010年12月30日《人民日报》第4版左下角,温家宝的名字被写成“温家室”。事后网传一份处理结果:该报17人被处理。3月10日,《人民日报》总编辑吴恒权澄清该传言说:没任何人被处理。他说,事后总理很快给我们打电话,你们这个错我看得出来,是五笔字型打错了。(3月11日《南方都市报》)
囿于种种因素,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领导人级别越高,越显得更加神秘。于是乎,温总理的名字被写成“温家室”,这样的事件被传得神乎其神,一度成了网络与微博热点。然而,对于“17人被处理”这样的谣言,却一直未见人民日报予以回应。这当然是令人失望的:这不仅加深了国家领导人的神秘感,另一方面也伤害着中央政府的公信力。
时隔一年多之后,谣言终于得到了回应与澄清。这也是值得高兴的。“你们这个错我看得出来,是五笔字型打字错了,总结教训就行,千万不要处理任何人”,温总理的这番话表明:国家领导人对媒体是理解的,并非传说中那么容易“龙颜不悦”。“中央给我们很宽松的环境。”吴恒权总编这一观点,在“登错总理名没人被处理”事件中,得到了很好的证明。
吴恒权总编也说“估计总理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”。既然温总理在网上也看到了这样的传言,可见传言的影响力已经极为深远。既然如此,人民日报为何不在当时及时澄清呢?在我看来,不仅“登错总理名没人被处理”此事值得澄清,总理亲自打来电话本身也颇具新闻价值——这不仅是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,也能消除公众对国家领导人的误会。
近日,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做了5年政协委员,他感到两会气氛越来越好,禁忌越来越少。温家宝的名字被写成“温家室”,这一话题也能被拿出来,在两会上公开回应,再次反证“两会气氛越来越好,禁忌越来越少”。同理,作为公众参政议政的日常载体,我们的媒体也要敢于畅所欲言,及时回应公众所思所想。唯此,“中央给我们很宽松的环境”,才能真正发挥其意义。
“中央给我们很宽松的环境。”吴恒权总编的这句话,也让人印象深刻。近些年,人民日报的一系列评论和报道,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。其一系列评论也能表明这句话并非虚言。遗憾的是,也是在这些年,一些地方媒体在办报办台理念上却日渐保守。这一方面,有这些媒体长期以来的自我审查思维作祟;另一方面,恐怕也在于一些地方政府“捂盖子”的心态加剧使然。此类思维与心态,无疑与中央“公开透明及时”的要求背道而驰。
“登错总理名没人被处理”具有标杆意义。它既表明,国家领导人比公众想象得开明,一些媒体与地方政府往往是在自己吓自己;又表明,权力与政治去魅、政府信息公开透明、转变各级官员思维仍然任重道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