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解千家事 抚慰万人心 ——南区社区“培乐党员调解工作室”调解二三事

【发稿时间 :2020-05-29 10:33 阅读次数:

南区社区“培乐党员调解工作室”成立于2017年,共有7名“老娘舅”成员。几年来,“培乐党员调解工作室”帮助居民成功调解各类纠纷和矛盾148件,调解成功率百分之百。

多次吃“闭门羹”也绝不放弃

诸培乐今年67岁,是南区社区“余晖红”党群驿站书记,也是调解工作室的发起人。

有一次,社区里一位5岁的小女孩在私托所不慎弄伤了胳膊,父母提出了赔偿要求,但私托所负责人认为女孩是自己弄伤的,所里不负责任,双方产生了矛盾。

诸培乐受社区委托调解这件事。一开始 ,私托所连门都不让他进,诸培乐就隔着门做工作,讲解法律知识,以案释法。虽然吃了多次闭门羹,但诸培乐始终没有放弃,在一次又一次的开导后,私托所负责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,由对抗变成了配合。后来又经过多次上门调解,最终双方的矛盾成功化解。在几年的调解工作中,诸培乐结合实际总结出了“五要”调解法,即:准备工作要充分、调查分析要细致、激动情绪要疏导现场氛围要把控、合理合法要坚持,他把这个工作方法和其他“老娘舅”进行了分享。

一个“金点子”解决开放式小区停车难

南区社区新民村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小区,小区并不大,只有96 户居民。小区共有3个出人口,由于地处市中心,又靠近中心菜场,车位经常会被菜场经营户和社会车辆占用,导致小区居民常常没地方停车。

工作室调解员王美珍得知这一情况之后,和部分党员志愿者沟通,商议解决办法。商议过程中,他们]想到了一个“众筹封闭小区自治管理”的点子,就是在小区的两个边门设置隔离柱,在中间的大安装道闸。同时,在小区的南侧室地进行绿化迁移,新建停车位。这个想法得到居委会肯定后,王美珍和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,得到了居民的支持,便迅速行动起来,停车难问题迎刃而解。

截至目前,南区社区已有5个小区“复制”了这一模式。

一群“蓝马甲”在防疫中闪闪发光

在防疫期间,南区社区有一支特殊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,他们穿的不是红马甲,而是蓝马甲。他们就是“培乐党员调解工作室”的“老娘舅”志愿者,他们轮流在卡点值守,走街串巷排查登记,同时还现场调解矛盾、化解纠纷。

期间,社区辖区内有一幢居民楼的下水管道发生堵塞,导致污水漫溢,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,因为找不到维修师傅,居民们开始相互猜疑和指责。这时,“老娘舅”王美珍和王光荣赶到了现场,现场调解、疏散人群后,他们一方面上门与居民进行沟通,另一方面及时与社区联系,请环卫所前来疏通管道。

在这特殊时期,蓝马甲志愿者们还通过精准到户和点线结合的方式,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普法宣讲工作,让居家隔离人员安心隔离。